閱讀《三天一生》Pierre Lemaitre │ 謊言的代價

這是我第三本 Pierre Lemaitre的書。第一本讀的是《籠子裡的愛麗絲》,是部推理小說,書裡的反轉結局至今令我記憶深刻;第二本是《天上再見》,不同於上本,這部轉換時空寫起了一次大戰小人物的復仇,營造的氛圍既古典又滑稽,相當有趣。所以到要讀《三天一生》時,我是以一種不信邪的想法來讀它,企圖從故事的脈絡找出相同套路與手法。

沒想到除了偶爾出現戲謔卻精闢的旁白和其他作品一樣,人物、劇情上竟沒有一絲相像的地方。不禁讓人信服作者刻劃角色的功力是那麼豐富且沒有重複性。同時,作者也非常會說故事。在他的故事裡,沒有刻意的布局、沒有欲蓋彌彰,也沒有絕對的正義,任由人物的人性推動劇情的發展,讀起來意外地合情合理。

B1

作者筆下角色可謂非常多變,既可以如《籠子裡的愛麗絲》寫出被綁架女性的視角;亦或是像《天上再見》展現出小兵的憤恨。意想不到的是,這一次在《三天一生》ㄧ書中,他寫起了孩子,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小男孩安瑞,個性善良、天真且不諳世事。生長在單親家庭,生活單純,平時最喜歡到森林裡玩耍,也熱心照顧隔壁的弟弟;煩惱也正如那年紀會有的:會羨慕別人的新玩具和想吸引暗戀的女孩注意。但就那麼一次為了愛狗的死去過於悲憤,重傷了鄰居六歲的孩子。鑄下大錯的安瑞相當驚慌失措,各種情緒交雜在其中,懊悔、徬徨和恐懼,最後選擇毀屍滅跡,明明十二歲及六歲在大人眼裡都是孩子的年紀,這一刻起,安瑞成了罪犯。

安瑞想辦法幫自己打氣。來吧,得把屍體藏起來,讓屍體消失不見,一切就會變好的。他閉上眼,往前,捉住雷米的手臂,他彎下腰,再次把雷米負上肩頭,開始走,走得小心翼翼。這麼扛著雷米,他覺得自己好像是消防隊員從火災中救出受困民眾,好像《蜘蛛人》裡面的彼得‧帕克在救瑪莉珍。—P.26

故事換位思考從加害者的角度出發,帶出犯罪者的心理歷程。如果要找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,我會用「煎熬」兩個字。書內無處不是煎熬,十二歲孩子害怕被識破的煎熬;擔心連累母親的煎熬;造成他人家庭破碎的煎熬。實際上,安瑞並不是罪大惡極的大壞人。犯錯後,他依舊笨拙且稚嫩,還不斷承受罪惡感侵蝕,一次又一次幻想自己最後的下場,讀起來令人於心不忍。

或許警方會把他的頭部罩起來,免得丟人現眼。他會從他媽媽面前經過,他媽媽昏倒一樓,口中不停重複呼喚著「安瑞,安瑞,安瑞!」全鎮的人都湧到街上,只聽得哭喊聲、咒罵聲四起,「你這個混帳東西,兇手,殺小孩的兇手!」巡警把他推進警用廂型車裡,但此刻,德斯梅特先生突然半路殺出來,手那麼一比,掀開遮住他臉部的外套,他要安瑞親眼看著他把步槍頂在腰際,開槍射擊。—P.36

B1 《三天一生》電影劇照

曾經在別的書裡讀到這樣一句評語:「很多時候,推理小說不過是生活劇罷了。」然而,這本書也很適合這句話。書將劇情拆成三個時間點:1999、2011和2015年,1999年大篇幅描寫警方發動搜索的關鍵72小時,而2011和2015年則分別闡述這起案件如何影響長大成人的安瑞。對於十二歲孩子犯下如此不可挽回的錯誤,總讓人思考是不是家長疏於陪伴、還是面對太多的現實與殘酷,導致長期忍耐的主角情緒爆發。而《三天一生》的書名,彷彿在透漏童年的經歷猶如過了一生,又或者言外之意一同宣判了主角後半的人生。不管如何,安瑞注定會為自己的罪孽,付出一輩子的代價。

《三天一生》有翻拍成電影,算是小眾作品。比起原著,影片少了書中主角的獨白,單從旁觀角度切入,沒有完整詮釋出安瑞無時無刻的心理糾結,這部分蠻可惜的。

平凡女子 Written by:

Hello! I'm Jun.這裡分享我的學習筆記/書評/影視紀錄。另外我還有 Plurk方格子,歡迎追蹤。若喜歡我的文章願給予鼓勵,可用 綠界科技斗內like pay打賞LikeCoin每月訂閱的方式贊助,你們的支持都是我寫下去的動力,感謝你 ;)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